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蘊藏著無限的生機與希望。隨著鄉村振興的大幕徐徐拉開,越來越多的人懷揣夢想投身其間,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輕人,他們主動選擇回鄉創業、就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胡楊:回鄉采蘑菇的95后女孩
胡楊的家鄉位于小興安嶺腳下的伊春,跟東北的很多鄉村一樣,大多數年輕人都去往了城市生活。用胡楊自己的話就是:“去城鎮上走一圈,連80后都很少看到,大家讀完大學就走了。”
可是胡楊卻留了下來。
2019年畢業后,胡楊就回到了家鄉。她沒有留戀大城市的繁華,相反她更喜歡鄉村的純樸與自然。據了解,在200多戶人家的村里,胡楊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5后。
為此,胡楊還引起了鄉親們的誤解,以為她在家無所事事,成天就是到處晃蕩,很沒出息。
實際上,胡楊有自己的打算。家鄉的山美水美,物產豐富,這里的人世代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少人想到要把家鄉推廣到外界。為此,胡楊結合家鄉實際情況,選擇了做電商,通過拍攝短視頻,推介家鄉,推介家鄉的物產。很多人被她手機拍攝下的恬靜的鄉村生活所吸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胡楊的短視頻賬號擁有了近百萬粉絲。
借助短視頻直播平臺,她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成功賣出了家鄉的蘑菇、木耳等農產品。胡楊下一步打算擴大商品種類,跳出村莊里的熟人社會,開發更多農副產品。
從大學畢業生到采蘑菇的女孩,視頻里的胡楊成功轉身。在她的眼里,家鄉到處都是寶,在山里靜等著人們去開發。胡楊說,將來等產業做大了,要雇更多人篩選、打包,讓鄉親們都享受到互聯網的普惠,一起富起來。
周科學:回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從大城市返鄉創業。村里有了年輕人就有了活力,在帶動家鄉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他們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周科學也是眾多返鄉創業青年中的一員,只是創業的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
2013年,在廣州闖蕩的周科學回到了家鄉平江縣,他感興趣于家鄉的文化和手藝,通過一番考察,周科學開發了谷雨煙茶品牌,致力于家鄉土特產品的開發。但由于經驗不足,他的谷雨煙茶項目一度中斷,這讓周科學一籌莫展。
緊要關頭,周科學的項目遇到了轉機。
那是2019年的3月,周科學參加了碧桂園“青創10萬+”返鄉扎根創業青年清華研修班,這個研修班是企業專門為平江返鄉創業青年開設,致力于提高青年們的創富帶貧技能,這幫了很多年輕人的大忙。
周科學更是從中獲得巨大收獲。他不僅學到了創業本領,還獲得了碧桂園提供的50萬債權投資,讓曾經的谷雨煙茶項目起死回生,繼續落地經營。
至今年9月中旬,生產谷雨煙茶的湖南古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產值已突破700萬元。周科學說,公司自有和輻射的茶園有2000多畝,幫助1140名群眾增加了收入。
鄭吃合:從貧困戶到養豬專業戶
距離平江1500公里的四川昭覺,同樣也有個95后年輕人正在帶領著家鄉人民奔向致富路。
18歲之前的鄭吃合從小生活在大涼山,“住著土坯房,與牛羊同吃同睡”,為了更好的生活,他選擇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這是彝族青年鄭吃合的切身感受。
2015年,鄭吃合離開家鄉——四川省昭覺縣三河村,來到廣州。他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也做過建筑工人,艱苦生活的背后,深深感受到有一項技能的重要性。
一年后,鄭吃合來到江西一家養豬場打工,想專心學一門技術。在豬場,看到大貨車將一車車的豬拉往屠宰場,鄭吃合忽然想到了家鄉的烏金豬,覺得自己也可以搞個養豬場試試,通過專業化養豬,發展家鄉的特色產業,總會比在外面打工強。
說干就干。2017年8月,鄭吃合返回家鄉,開始養豬創業。在不被理解,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鄭吃合沒有放棄。2019年,鄭吃合把第一批豬仔養肥了,一下就賣了10頭豬,總共賺了3萬多元,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可把家里人都樂壞了。
后來,許多鄉親都來參觀學習,開始相信規模化養殖烏金豬也可以致富。鄭吃合儼然成了村里人的青年榜樣,而他心里的夢想也更大了。今年,鄭吃合在碧桂園幫扶下擴建豬舍,建立了烏金豬產業示范基地,擴大了養殖規模,共同推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了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除此之外,碧桂園還通過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社會公益企業對烏金豬進行了統一收購,并通過電商平臺及線下門店幫助銷售。“不僅幫扶養豬,連銷售渠道也解決了。”鄭吃合對于外界幫扶的力度感到十分幸運,他也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外面的人不了解家鄉的烏金豬,即使有錢也買不到這樣原生態的豬肉。”接下來,他希望擴大養豬場的規模,把烏金豬做成一個品牌,銷售到四川省外,甚至是全國各地。
年輕人回來了,鄉村振興有了更多年輕血液。實際上,以胡楊、周科學等為代表的返鄉創業青年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沒有流連大城市的繁華,而是致力于家鄉特色產業的開發和推廣,逐夢在帶動家鄉人民脫貧致富的路上。年輕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新的發展階段,在農村大有可為,希望更多像他們一樣的年輕人能夠走進農村,留在農村,建設農村。
下一篇:柳州堯告鄉村振興模式實現:人才振興+文化振興+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