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城市化進程高歌猛進,有力地驅動了經濟社會發展。但是,當前國內的城市建設模式呈現出粗放狀態,注重規模擴張,忽視內涵提升,沒有正確處理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出現了“房地產化=城市化”現象,惡化了區域產業結構,積累了嚴重的系統風險。
當前,國際城市建設正在進入品牌時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動下,要素資源快速流動,資源配置在全球范圍進行。隨著國際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調整,一個城市持續發展必須重組和集聚要素資源,構建新的發展動力機制。在這種背景下,城市應通過品牌推廣實現要素資源的聚集和重組,推動投資者、旅游者、企業和人才等認同城市,將城市作為職業規劃或戰略發展的基礎平臺。韓國首爾、中國香港等大都市開啟了城市品牌傳播潮流,國內東莞和鄂爾多斯等城市紛紛嘗試城市品牌構建。
在國內外城市品牌創建中,北京市的作法最具本質性和高端性,沒有簡單地套用形象設計思路,而是從城市本質出發,確定城市核心理念體系,科學地回答了城市發展的基本問題,為品牌系統化構建提供了具有統領性的指引。
一、三維一體:北京城市品牌的理念體系
城市品牌是一個體系,源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賦予了城市品牌以核心理念,決定了城市品牌的個性。城市品牌是城市文化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的引導下,從城市利益相關者價值認知出發,對城市在傳播層面進行系統概括,形成體系化的認知載體。
城市文化必須回答三個基本問題,分別是“我是什么誰?我要到哪里?我如何到?”這三個問題實質上是從哲學層面對城市的界定。這三個問題在本質上是要明確城市的使命、愿景和價值體系。城市使命是界定城市的基本任務和發展宗旨,回答了“我是誰”;城市愿景闡明了城市發展的長遠目標,解答了“我要到哪里”;城市價值體系闡述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則,通常表達為城市精神,回答了“我如何到達”。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簡稱“三個北京”)提出于2009年1月,正值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是北京市繼奧運會之后,將“科技奧運、綠色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創造性地運用到城市發展之中。“三個北京”是對北京市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各項任務的高度概況,是從人文、科技和綠色三個維度闡述了北京市的重大發展任務,科學地界定了北京市的基本任務。
“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簡稱“世界城市”)始于2010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提出是對“三個北京”的深化和完善,作為一個目標導向對“三個北京”進行統領,也就是說推進“三個北京”建設本質上是實現“世界城市”這一目標。同時,“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這三個理念的內涵式動態變化的,需要通過“世界城市”明確其標準水平。
“北京精神”發布于2011年11月,基本內涵是“愛國創新 包容厚德”。北京精神是在“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并與前兩者構成了完整的城市核心理念體系。“三個北京”闡明了城市發展的基本任務, “世界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實現目標,但缺少了城市發展的基本方式。一個城市是由眾多個體構成,有市民、投資者、企業、機構、政府等,這些個體行為方式決定了城市的發展方式,而其行為方式則源于價值觀。“北京精神”便是全市各類個體共享的價值觀,能夠產生激勵和引導作用,使他們在建設“世界城市”統領下,在踐行“三個北京”過程中確立相應的行為方式,使城市發展變成一個主動、積極、高效的過程。
“三個北京”、“世界城市”和“北京精神”構成了“三位一體”的關系,在北京精神的激勵和引導下,主動積極地踐行“三個北京”建設,又好又快地打造“世界城市”。這三者通過內在邏輯的耦合很好地構建形成了北京市城市核心理念體系。
二、兩個傳播:北京城市品牌的導入模式
北京城市品牌構建正在經歷由文化到品牌的過程,從“兩個傳播”角度循序漸進地推動城市品牌建設。“兩個傳播”是指對內傳播和對外傳播。對內傳播的對象是市民、企業、機構和各級政府機關等,對其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進行引導和激勵;對外傳播的對象是投資者、游客、外部市場用戶、區域合作伙伴、高層級政府等。
“三個北京”提出后,北京市將其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理念,作為發展規劃和政策文件的指導方針,要求各級政府機關明確任務和開展工作時,應以“三個北京”為依據和指導,確保“三個北京”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同時,為了進一步強化“三個北京”的指導作用,北京市編制了相應了行動規劃。2011年9月,北京市發布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三個“十二五”市級綜合專項規劃。
“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實質上是從目標導向方面確定“三個北京”的標準水平,是從中國實際出發,運用世界眼光,與國際先進大都市進行對標,確定北京城市建設的指標標準。北京市組建了世界城市專門研究機構,于2010年7月制定了“世界城市指標體系”,合計36項指標,包括世界排名500強的大學數量、城市品牌指數、五星級酒店數量、留學生數量等。更為重要的是,與世界城市進行對標,已經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已經落實到全是各項規劃和政策文件之中。
“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長期發展建設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財富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作為北京城市價值體系。作為新時期的旗幟,北京市通過發布會的形式隆重地發布了北京精神,并醞釀提煉過程中廣泛發動專家,征詢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各界人士意見,組織市民投票,投票人數高達293萬人。可以說,北京精神遴選過程事實上變成了一次廣泛傳播。發布后,北京市進行了高密度、大規模的傳播,通過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手機、宣傳欄、LED屏等媒體,在街道、車站、社區、企業、商務樓宇、辦公場所、道路等場所發布,組織各類文化人士舉辦主題活動,譜寫歌曲《北京精神》,形成了強度很高的傳播場,使全體市民和外來人士很快有了認知,逐漸認同。
作為一個系統推廣的過程,北京市城市品牌傳播采用了“先內后外”策略,對內傳播主要是促進城市各類主體形成共識,轉變行為方式,主動踐行城市核心理念,形成合力,高效地推進城市建設。當然,北京市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處于高端引領的地位,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具有“居高聲自遠”的效應。國內一些城市開始借鑒 “三個北京”的作法,如湖北省襄陽市提出了“四個襄陽”。
雖然,北京市在對外傳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仍然需要強化對外傳播,尤其是借助品牌這一載體。例如,北京致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業態,需要聚集高端產業要素資源;同時,這些產業發展需要一批龍頭品牌作為支撐,獲得外部市場用戶的認同。這兩者均要求北京市構建城市品牌,一方面利用品牌的號召力集聚要素資源;另一方面通過構建區域產業集群從基礎層面提升企業產品品牌的美譽度和認同度。
三、體系化:北京城市品牌構建的趨勢展望
北京城市品牌構建正在經歷由核心到系統的過程,逐漸體系化和系統化。城市品牌是城市戰略在特定環境下在認知層面的歸納總結,是戰略的生動表達,是利益相關者的價值交集。北京城市品牌構建已經完成了最為核心的環節,構建了城市品牌的核心理念體系,對全市的行業品牌、服務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形成了導向和引領。
當前,北京城市品牌的外延正逐步擴展,在產業領域便形成了系列產業集群品牌,如旅游產業有“北京禮物”等,文化創意產業有“798”、“前門”、“CRD”、 “星光”等,高端制造業有“亦莊”等,高新技術產業有“中關村”等,現代服務業有“金融街”、“CBD”、“王府井”等,同時眾多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支撐著產業集群品牌。
目前,北京城市品牌構建仍然處于發展階段,體系化和系統化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北京市明確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工作目標,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進一步完善城市價值體系,以城市品牌為統領,將行業品牌、服務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進行有機的統一,實現全市在新時期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