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余堂品牌宣傳標語是:“百年老字號”,那么這個標語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胡慶余堂的品牌故事,從宣傳標語中了解胡慶余堂的品牌精神和含義。
沿著杭州歷史古街河坊街由西向東漫步,“胡慶余堂國藥號”7個特大楷體字奪人心目。高達12米、長達60米的白色封火墻和巨幅大字告訴人們,這里便是有“江南藥王”美譽的胡慶余堂所在地。自其肇始至今,這家天下第一號“藥局”已歷經140年的浮沉,撐起了中國中藥的半壁江山。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當時的大清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在他事業鼎盛之際自籌藥店。他選擇毗鄰西湖的吳山腳下,精心筑造了氣勢恢宏的建筑群。店名“胡慶余堂”出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既合胡雪巖開藥店之初衷,又與藥號的營業特色相稱。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胡慶余堂成為名聞天下的藥店。當時有“天下藥店兩家半”之說:“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廣州的陳李濟算半家。而在歷史的推進中,同仁堂與陳李濟的古建筑以及老作坊行將消逝,唯胡慶余堂完好地保存了自身文化特征,并同時擁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頂“皇冠”,這在我國的企業中尚屬首次。
從創建到興盛,從變故到黯然,從新生到繁榮……胡慶余堂承載著時代的風云,穿越了140年的動蕩沉浮。盡管滄海桑田,世事多變,然而胡慶余堂的基業沒有動搖,它的招牌如初,風采如故。
“戒欺”店訓 奠定百年基業
“當年胡雪巖創辦胡慶余堂時,掛著兩個字‘戒欺’。要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不搞一錘子買賣,丁是丁、卯是卯,一件是一件。就是要有這樣的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品牌項目’。”2014年9月,相關領導在考察海外的中國企業時引用了“戒欺”二字,闡述企業走得遠的真諦。而這兩個字,正是胡慶余堂百年基業的根本,歷久彌新的神奇答案所在。
胡慶余堂以懸掛牌匾著稱,幾乎堂堂有匾,柱柱有聯。眾多的匾額都是面向顧客的,唯獨有一塊與眾不同,它面朝店內,藏而不露,是專讓自家員工看的。
這就是胡雪巖在光緒四年(1878年)親筆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懸于廳堂,被奉為店訓。“戒欺”匾曰:“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諸君心余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被如今的胡慶余堂“掌柜人(CEO)”—劉俊視為胡雪巖經營藥業的“政治”交代,“這是胡雪巖留給我們的最有價值的品牌遺產”。
“戒欺”反映在生產上就是“采辦務真,修制務精”。“采辦務真”的“真”,指入藥的藥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從源頭就優選藥材質地;“修制務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員工要敬業,制藥精細。
在經營上,“戒欺”的體現是“真不二價”,向顧客正言胡慶余堂的藥童叟無欺,只賣一個價。胡雪巖還把“顧客乃養命之源”寫入店規,教育員工把顧客當作衣食父母。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馬洪曾驚嘆,日本人標榜自己率先提出“顧客是上帝”,胡慶余堂竟在100多年前就把顧客提到“養命之源”高度來認識,真是了不起。
“是乃仁術”弘揚仁義人倫
在胡雪巖的全部事業生涯中,胡慶余堂僅占很小的一部分。經營生絲失利后,胡雪巖的主業均一夜破產、煙消云散,為何唯他積善所建的胡慶余堂獨善其身呢?其中緣由,離不開胡慶余堂“是乃仁術”的玄思哲理。
直到現今,胡慶余堂門樓上仍保留著胡雪巖所立的“是乃仁術”四個大字,它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醫者,是乃仁術也”。它表達了胡慶余堂的創辦初衷是為了廣濟于人,更反映了當時就有難能可貴的治病救人的仁義。百年以降,胡慶余堂一直銘記這一祖訓。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襲擊杭州,抗“非典”藥一天賣出三萬余貼,而配方急需的金銀花等中藥材供應價飛漲。胡慶余堂傳承弟子、胡慶余堂掌門人馮根生當即拍板承諾:哪怕原料漲100倍,也決不提價一分。為此,胡慶余堂虧損50多萬元。《人民政協報》頭版刊登了評論文章《向馮根生致敬》。
當然,作為擁有百年歷史的胡慶余堂,其所作出的決策,總帶有它特定的歷史烙印和文化基因。當年胡雪巖深知,要行善天下非他一人可為,為此他在“戒欺”匾中語重心長道:“余存心濟世”,“惟愿諸君心余之心”。他的言傳身教使得自家員工們同心同德,長年累月地施藥積善。晚清年間,戰亂頻繁,江南一帶瘟疫盛行,胡慶余堂免費開倉放藥、濟世救民,在江南傳為美談。
一百年后的今天,胡慶余堂在“非典”期間的行為,不僅是企業使命的延續,更是實現了對企業文化的期待。“企業要發展,但不能忘卻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劉俊如此評價胡慶余堂的此番義舉。
在胡慶余堂的百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一套以“戒欺”、“是乃仁術”等為核心的獨特文化體系。140年間代代相傳、垂范后世,樹立了一塊百年不倒的金字招牌,無愧于“江南藥王”之美譽。
修成“規矩” 重邁青春腳步
胡慶余堂的百年,不僅從晚清風雨飄搖時走來,也經歷了中國最動蕩的時期。胡雪巖之后,胡慶余堂幾經易主。所幸在戰亂頻發的20世紀上半葉,胡慶余堂銘記胡雪巖“戒欺”教誨,在戰火紛飛中一次次逢兇化吉。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胡慶余堂也開始了新生。1956年“公私合營”后,改為胡慶余堂制藥廠,之后又改稱杭州中藥廠。1972年,杭州中藥廠一分為二。胡慶余堂—也就是杭州中藥廠原廠部改稱杭州中藥一廠。而位于杭州城西桃源嶺下的郊外生產車間,則升格成為杭州第二中藥廠,由胡慶余堂的關門弟子馮根生任廠長。
建廠之后,二廠艱苦創業,實施中藥的改型換代,先后開發出“青春寶”、“雙寶素”等經典優質新品,并于1992年組建中國青春寶集團。而令人嘆息的是,與此同時,經歷了一百多年的胡慶余堂,卻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逐漸變得舉步蹣跚,一代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1996年底,胡慶余堂加入青春寶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以馮根生為首的新任領導班子入主胡慶余堂,其中劉俊臨危受命,成為胡慶余堂總經理。面對經營不善的胡慶余堂,馮根生開出“12字藥方”:轉換機制、擦亮牌子、清理攤子,并提出“認認真真做事,規規矩矩做人”的經營理念。
同馮根生一脈相承,劉俊賦予了“規矩”更多內涵:不僅是做事要有規矩,更是要符合市場這個規矩,要轉變觀念,創新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修成規矩,乃得方圓”,經過了三年的“規矩”修煉,胡慶余堂每年實現利潤均超過100%,贏得了杭州市納稅大戶的榮譽。這株百年老樹,枝枝葉葉上又重現了青春的亮色。如今,“規矩”理念已成為胡慶余堂企業文化中最鮮活、最生動的一部分。
2002年初,“胡慶余堂” 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后,2010年末,中國郵政首次為胡慶余堂等發行特種郵票。一家企業集團相繼擁有兩個國家殊榮,實屬罕見。
國藥文化再續輝煌新篇
返老還童之后,胡慶余堂并未停下腳步。1999年,“大胡慶余堂”概念橫空出世。所謂“大”,是一種整合資源的全新思維,其外延廣泛卻又與藥業緊密相關。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深入挖掘企業所代表的中醫藥文化。
2001年,胡慶余堂率先開設“名醫館”,成立胡慶余堂國藥號,提出名店、名醫、名藥相結合的經營發展之路。此外,胡慶余堂還相繼恢復和創建了中藥博物館、國藥號(連鎖)、藥膳廳、針灸推拿館、足療館,以及經過修繕重新開張的千年古店保和堂和老牌藥鋪葉種德堂等一批象征國藥文化的古建筑。
劉俊曾指出,胡慶余堂在眾多老字號的湮沒中,能夠生存并不斷發展,很大程度緣于很好解決了今日品牌對歷史元素的繼承和融合,并不斷融入符合時代發展的商業元素。
重修“保和堂”作為文化營銷的典型,就是對劉俊所言的極佳解讀。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主人公許仙,正是當年保和堂的伙計。本世紀初,胡慶余堂恢復了被歲月湮沒的保和堂,在門前豎一尊許仙銅像,重啟“許仙與白娘子”美麗傳說的緣起。胡慶余堂重修保和堂,不僅挖掘了傳統中藥文化,而且帶來了不可小覷的經濟效益。
自“大胡慶余堂”概念后,胡慶余堂又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走中藥全產業鏈之路。 經過幾年的精心運作,如今胡慶余堂已經完成了以藥材種植、飲片加工、藥酒生產、成藥制造、藥店連鎖、醫療科研、藥膳保健、中藥門診及養生旅游等為主業的全套產業格局。
從“大胡慶余堂”概念的提出,到全產業鏈的建成,胡慶余堂總共走了10多年時間。與其他企業不同,胡慶余堂并不僅是在做大規模,更是在做大企業的品牌內涵和文化張力。經濟數值只能反映企業的當前狀態,而創造的價值卻可以穿越歲月,永留后世。
衣缽重轉,薪火再續,在秉承“戒欺”等精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老字號胡慶余堂正在續寫新的傳奇。
以上就是關于胡慶余堂品牌LOGO的品牌故事以及品牌宣傳語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品牌宣傳語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優秀的品牌和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品牌宣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