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面向全國范圍各級政府機構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征集了2021鄉村振興優秀案例,以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成果,從而為“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提供示范經驗。“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陸續發布2021鄉村振興優秀案例,請持續關注。今日為大家推薦案例:馬鞍山市博望區百峰村、南京市浦口區“一村一品”、無錫新吳區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區三帶”發展。
馬鞍山市博望區百峰村
一、基本情況
百峰村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丹陽鎮,位于丹陽鎮西北部,距馬鞍山市區10公里,東與南京市江寧區接壤,西北與雨山區毗鄰,南與當涂縣姑孰鎮連接。龍泉山脈、十里長山山脈將全村環抱其中,6座水庫和眾多塘壩宛如耀眼的明珠鑲嵌在碧綠色的山林間。史料稱“北拱群山、百峰蟠巖”,百峰因此而得名。百峰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類山區村,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群峰俊秀、蒼松勁樹、竹海茫茫、四季常青。全村占地面積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00畝,山林面積14000多畝,植被覆蓋率90%以上,全村轄15個自然村,9個網格黨小組,1100余戶,共3224人,其中正式黨員101名。
百峰村
2016年1月,安徽省農業委員會授予百峰村第九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稱號(瓜蔞種植);2019年12月,百峰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2020年2月,百峰村被認定為2019年度第二批安徽省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2020年4月,百峰村上榜第五屆安徽省文明村鎮名錄;2020年11月,百峰村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21年9月,百峰村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二、發展策略
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成功創建了“多彩百峰”黨建品牌(紅色引領、綠色發展、藍色治理、金色服務、橙色風尚),并依托村內優秀農業企業成立特色專業合作社,利用村淘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農產品銷售范圍,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做好民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同時,百峰村還加大社會治理力度,積極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引領社會風尚,先后榮獲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文明村鎮創建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多彩百峰”
緊抓農村產業發展,帶領村民共致富。在百峰村黨總支的直接參與和協調下,10年間共關停了9家非煤選礦廠,完成6口當家塘清淤工程,修繕8條機耕路和1000多米的防汛水渠,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村黨總支鼓勵經營管理能手、種養大戶進行規模經營,合理開發集體土地資源,吸引了太子天地生態農業、百鳳金彈子林業、楊子農業和馬鞍山市農利達科技農業等4家名優農業企業落戶,為120余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村黨總支提供招工、協助基礎培訓等有償服務,年收入增加3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突破200萬元大關。
百峰村
百峰村
持續治理鄉村環境,建設生態宜居村。自2015年初至今,百峰村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結合農村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的開展,村網格黨小組長、保潔員、廣大村民紛紛參與到環境整治的工作中,村莊“臟、亂、差”的面貌徹底改變。為了使潔凈的村容村貌長久保持下去,村黨總支牽頭制定了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制度及保潔考核制度,保潔成果得到鞏固和提升。
水塘
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勁吹和諧文明風。為了樹立起文明的鄉風,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百峰村建成了惠民禮堂、農民大舞臺、農家書屋和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定期開展“五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評比活動,用身邊的人物和事跡給群眾樹立了可學可見的標準和榜樣。百峰村以惠民禮堂為主陣地,制定惠民禮堂管理章程、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事辦理標準等,對村民辦酒席提出明確要求,堅決遏制婚喪嫁娶攀比風。
健身設施
公共廁所
垃圾分類
三、經驗成效
百峰村始終牢牢抓住建強村黨組織這個關鍵,竭力抓好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創建“多彩百峰”黨建品牌,實現全村黨員群眾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得到充分彰顯,形成了黨員帶動群眾的美好局面。
南京市浦口區“一村一品”
一、基本情況
浦口區位于南京市西北部,下轄5個街道(江浦、橋林、湯泉、永寧、星甸),共68個涉農社區(村)和湯泉農場,是南京沿江開發、兩岸聯動發展的江北中心區域,也是長三角地區向內陸腹地輻射的西橋頭堡。
全區以丘陵和圩區地貌為主要特色,擁有“十里溫泉、百里老山、千年銀杏、萬只白鷺、十萬畝國家級森林公園”等自然資源。相比于南京其他涉農區,浦口農業總量不算突出,主要以種植業、漁業為主導,糧油、苗木、水產、果蔬、茶等農產品已初具規模。此外,擁有1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浦食浦味”,省市著名商標和名牌11個,GAP、ISO22000、HACPP等認證品牌12個,農產品品牌發展已具備初步基礎。
基于地緣優勢,浦口直接受南京國家農創園輻射帶動,科創高地雛形展露。擁有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雨發生態園),4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雨發、星甸、永寧、湯泉),成功打造了西甜瓜、河蟹、青蝦、小龍蝦4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以及張圩高標準糧油基地、赭洛山茶葉基地等。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全區圍繞“十顆珍珠”村、5個特色田園鄉村、5條精品線路進行聯動打造,鄉村旅游逐步向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村域產業多元特色初步顯現。
浦口通過“一村一品”規劃實施,將全區鄉村建設為“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特色田園鄉村,逐步打造成為南京都市圈最美花園和國家一村一品發展樣板區,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爭取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做出示范,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業產業現狀圖
二、發展目標
將浦口建設為都市圈最美鄉村、綠色特產基地、高檔康養基地、南京的都市大廚房,促進“一村一品”縱深發展,聚焦都市精品農業,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村集體經濟翻兩番,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浦口模式”,建立全國一村一品發展樣板區。
三、發展策略
突出特色、聯動發展
業態多樣、融合發展
分步實施、精品帶動
合力共建、動態考核
四、品系布局
聚焦精品村、探索潛力村、帶動輻射村。
五、一村一品展示(部分)
1、友聯村
依托稻米產業基礎發展優質稻米,依托現有青蝦產業發展標準化生態青蝦養殖,同時大力發展以稻文化體驗和水果采摘為核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形成以友聯村為核心輻射永寧、大橋、青山和湯泉農場的三合圩稻米集中種植片區以及輻射高廟、雙山、王村、石村、周營、林蒲、七聯、高華的長江帶稻米種植片區。
2、聯合村
依托青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優質生態青蝦養殖,在現有蔬菜產業基礎上,發展標準化功能蔬菜種植,同時圍繞西埂蓮鄉、青蝦文化體驗和蓮藕采摘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形成以聯合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友聯、大橋、青山、后圩村的青蝦養殖片區。
3、九華村
依托茶產業基礎與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有機茶產業、茶文旅產業和康養度假產業,打造“綠色品牌茶產業+茶文化休閑旅游+康養產業”的發展模式,力爭實現“疊翠茶鄉、茗味九華”的定位。形成以九華村為核心,輻射十里、雙山、山西、茶棚、福音、烏江社區(村)的九華茶葉種植片區,以及位于龍井、龍華社區的老山茶葉種植片區。
4、王村村
依托瓜果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瓜果產業,結合水稻種植和水果采摘特色活動,打造“特色瓜果+水稻+水果采摘”的農旅綜合發展模式,力爭實現“瓜香果韻、甜美王村”的定位。形成以王村村為核心的特色瓜果種植基地,輻射帶動九華、十里、雙廟、東葛、劉公村(社區)的瓜果產業發展。
5、龍井社區
現有龍頭企業的開發帶動,構建以功能果蔬為主導產業,以休閑觀光產業和康養度假產業為輔助產業的產業體系,打造集“功能果蔬+旅游+康養”于一體的農旅綜合發展模式,力爭實現“果美蔬鮮、食養龍井”的發展定位。形成以龍井社區為核心的功能蔬菜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大橋、聯合村的蔬菜產業發展。
6、白馬社區
依托現有民宿產業發展基礎,以及優越的自然環境(位于老山森林公園南麓)與特色文化資源(非遺文化、愛情文化、健康文化)和部分農業產業資源,發展“民宿+體驗農業”,力爭實現白馬社區“山居美宿、自在白馬”的發展定位。形成以白馬社區為核心的民宿產業,輻射帶動大埝社區、滴水珠村民宿產業發展。
7、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1條全域景觀廊道大環線,3條特色主題游線
六、經驗成效
都市近郊農業發展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市場導向,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引領帶動作用,培育村域特色產業。堅持“品牌化+服務化”為抓手,做強做特富民興村產業,形成村域特色塊狀經濟發展格局。同時要能打破產業與資源的割裂,走全要素激活、融合發展之路,充分挖掘都市農業多功能性,著力發展康養產業、鄉村旅游、科普教育等新業態,從而實現從單一農業產業到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轉變。
無錫新吳區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區三帶”發展
一、基本情況
項目區位于新吳區鴻山街道以東,涵蓋七房橋村、東塘街村、大坊橋村等三個涉農行政村及周邊地區,面積約為30462畝。其中耕地面積約為9742畝、園地面積約為3082畝、林地面積約為6094,養殖水面約為128畝、其他用地63 畝。總體呈現“一村兩水三林三分田”的分布格局。
項目區以糧食和園藝為主導產業,圍繞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定位,以醉美鴻山鄉村振興示范區及吳韻江南風光帶、融合發展樣本帶、現代農業創新帶“一區三帶”建設為重點,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動力,以優化農業農村要素配置、產業布局、空間布局為關鍵點,著力提升現代農業、優化農村環境、塑造美麗宜居鄉村,以厚植吳韻文化、加快強村富民增收、城鄉融合發展為抓手,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大力發展餐飲住宿、康體養生、研學教育等業態。
該區積極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開創城鄉融合新篇章。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民生富裕富足,為勇當無錫市高質量發展“全能冠軍”、爭做排頭兵做出農業農村貢獻,為新吳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目標
圍繞“一區三帶”建設主體,依托省級旅游度假區和鴻山物聯網小鎮建設,深度挖掘蘇錫一體化融合發展橋頭堡優勢,打造城鄉融合先導區,致力于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新模式,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放大鴻山農業、文化和旅游三大產業優勢,將項目區打造成為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新標地、華東最具特色的農文旅目的地、無錫市乃至江蘇省鄉村振興示范地。
三、產業布局
以“規模化、智能化、融合化、景觀化”作為發展方向,構建以“優質稻米、精品果蔬”為基礎產業,“農產品電商物流業、農業社會服務業”為特色優勢產業,“休閑農業、文化旅游、康體養生”為新興潛力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四、項目展示(部分)
1、七房橋村(院士故里,國學圣地)
依托錢氏故居的文化魅力,深挖國學文化與院士教育精髓,聚焦七房橋國學文化和農業資源,以國學“農耕”文化為理念支撐,著力推進瑞可頤農場物語、智慧葡萄物語、都市農業生態園等農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配套餐飲住宿服務設施,大力發展旅游業,將游客消費留在七房橋,增強其社會經濟效益。打造集文化體驗、休閑采摘、康體養生于一體的現代化旅游體驗地。
2、東塘街村(科技東塘、農耕水鄉)
以“智慧農業、科普展示、農耕體驗”為主題,依托嵌入物聯網 3.0 版智慧農田,以綠色生產、智能管理為主線,推進農田土壤修復和無人化機械耕種收。以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為載體,設置數字農耕體驗館,開展農業科技教育活動,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新技術示范地。依托“吳韻農耕”文化,注重展示古代農耕文明成果,開展農耕體驗活動和傳統手工制作活動,打造漁樵耕讀體驗園。聚焦于傳統與現代農業,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農事體驗活動,將農耕教育落到田間。打造集農業文化展示、科普展示、技術示范、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公園。
3、大坊橋村(古韻金家里,醉美夜坊橋)
以“文化體驗、江南風情、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為主題,依托伯瀆港兩岸保留自然村,以提升改造特色宜居美麗鄉村為契機,利用伯瀆港與忘虞河水系,打造江南水鄉美景。依托智慧梨園及特色農村生態風貌,積極發揚江南原鄉文明和黨建愛國文化,大力發展康體養生產業。
4、原梁鴻村
立足于梁鴻村稻米生產與生態保護功能,加快園區智能化與數字化建設,推進主要農作物(稻米)智慧化生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豐富園區業態與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依托有機稻米生產、稻田立體種養、優良農田資源,打造集休閑體驗和高端農產品生產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
5、原南塘村
依托現有市屬蔬菜基地和留存宅基地,利用物聯網技術優勢,引進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和設備,打造智能化高端植物工廠。立足于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統籌項目區農業資源目標的基礎上,打造現代化農服中心。
金家里
坊橋老街
糧倉
新江南人家
大坊橋村
梨園
農田風貌
五、經驗成效
項目區屬于城市化地區農區,是供需矛盾最突出、功能拓展最強烈的區域,更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要充分利用都市農業開發模式,服務城市居民、富裕城郊農民,引領農區農業發展,達到綠色高效生產、生態環境保護、三產融合發展、公眾服務完善、生活方式創新、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要加強對項目區農業農村資源、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入研究和高效資源整合,彰顯項目區獨有的農文旅特色,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等服務型產業融合。有效利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逐步提高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效率,保障鄉村產業用地需求,合理布局農業產業、旅游業服務功能,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最終實現城鄉關系重塑,鄉村全面振興。
上一篇:2021年80個鄉村振興示范案例分享,新農人致富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