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街之名來進行文化設施的改造,正越來越成為一種風尚。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深化及影響了生活配套服務的方方面面,很多商業街的店鋪已經難以為繼,業態也不夠豐富了,只能以簡單的生活設施為主。網上剝離了中間環節,它的成本會降到非常低,線下街區的商鋪絲毫沒有競爭優勢,只能避開與網絡購物的雷同性。
城市人口已經具有比較強的文化消費需求了,不少文化創意企業都對商業街區進行打造,加入一些文化休閑業態,例如美食一條街、文創一條街等等,旨在提供一種沉浸式文化體驗。
成都就有一條以畫廊為主體的街區,名大川巷。以公司自持并打造的畫廊為特色,進而圈定一種人群,為他們打造一個消費環境。因為此種群體具有喜歡畫作、喜歡文藝的特性,街區內的餐飲、娛樂、文創就可以為此類特定人去進行設計,雖然此種群體只是占少數,但少便是多,少便是特色。
城市形成了很多的街道,街道就需要特色化,藝術街區正是豐富了這些街道的內容。大川巷以前只是一個生活需求業態的一條街,但是所處的局域為文化休閑區,街道的屬性自然需要去變更。
藝術街區點亮了城市的藝術需求,為少數人而建,也為多數人而存在,生產與消費相融的街道,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因子。
免責聲明:該內容為平臺自行用戶上傳,非本平臺原創內容,僅供參考與分享所用,相關知識產權歸屬于品牌方或發布人所有。本網站系信息發布平臺,本網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權利人發現被侵權,請及時與本站聯系處理。投訴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