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晚,“百萬大學生守望武漢”啟動儀式暨武漢城市形象口號、Logo、宣傳片發布活動在琴臺大劇院舉行。武漢1600多名大一新生見證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據悉,經過一年多的社會征集、專業組織設計、專家論證和80多萬張選票,市委宣傳部從500多個口號推薦項目和1000多個Logo設計方案中,選出了一個最能體現武漢特色的口號和Logo設計方案。
武漢形象logo設計團隊:“中國人”比圖形更具文化包容性。武漢城市形象logo的設計方案來自北京的大眾傳播機構的設計團隊。該機構負責人潘虎表示,最終采用該標志是時代和社會的選擇。
“漢”字比“黃鶴樓”更具包容性。潘虎是一個地道的武漢人。“從出生到在北京讀書,我每天都喝長江水。從走出清華美院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為家鄉做一些有影響力的設計。”
在最初的方案收集中,潘虎發現“黃鶴樓”是其他設計師最常用的元素。“中國的著名建筑太多,很容易引起混亂。武漢3500年的城市史,不能用一個單一的數字來概括武漢。”
”于是我們選擇了更具文化包容性的繁體字“漢”。因為它是武漢的代表,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象征。第一個認可武漢城市形象的不是別人,正是它。”
極簡主義時代的終極選擇立意主調形成后,方案進行了數次修改。最初,“漢”的標識是用來介紹黃鶴樓的檐和黃鶴元素的,被團隊否定。
“時代在變,審美情趣也在變。未來是一個非常簡化的世界。”2014年初,潘虎聚集團隊設計的精英力量,將設計方案推至極度簡化,最終選出兩套“中國式”設計,其中一套就是目前的“一號方案”。受華中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李守坤的創意啟發,該方案引入了篆書的漢字。
“以‘漢’字為主體,融入武漢江漢朝宗、楚漢語境、中心城市等內涵。以楚紅為主色調,融合了書法英文字體“武漢”,將東西韻的味道融合到了極致。”
“當時我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個節目會成為最后的選擇。”潘虎認為,武漢的國內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傳統氣質與國際形象的融合與平衡是必然的。
武漢形象口號設計師李忠解讀構思過程:說人話,說當下的事“武漢,每天都不一樣!”設計師是清華大學城市顧問和客座教授李忠。李忠昨天說,他很高興自己的計劃被選中,這表明武漢人是開放和寬容的。
“變”是武漢的顯著特征。“變化”是李忠眼中武漢城市的顯著特征。至于受孕過程,李忠承認沒花多長時間。“雖然我不知道什么能行得通,但我知道什么不能。”
首先,城市形象的口號是不能改成傳統的廣告語言的,比如兩句話,八個字,平衡,對仗,很難讓人記住。“國際化大都市的口號趨于簡潔。所以我希望武漢的城市口號能與國際接軌,更有國際化的風格。
其次,城市形象的口號一定是“說人話”。“很多語言并不驚天動地,但都是老百姓的語言。像普通人的對話一樣,要像平時說話一樣寫標語。”。
另外,城市形象的口號不要總是回望過去。“每個階段的口號都要講當下”。
“天天不一樣”將成為武漢專屬李忠的計劃發布后,有人質疑:當今世界,很多城市都在日新月異,那么強調“變”是否平庸?會不會失去城市的文脈?
“這是一個誤會。別人都在發展,你卻還在強調自己的現狀和歷史。能不辜負武漢獨特的區域地位和發展態勢嗎?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哪里。
李忠說,城市形象的經典口號往往看起來很簡單,比如“我愛紐約”,它代表了城市的自信。“‘天天不一樣’,武漢先提出,其他城市不會再用”。
希望給武漢帶來速度感。“我很高興我的計劃能被武漢市民選中。”李忠說,他不高興這個口號出自他之手,但武漢市民有一個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
這個形象口號會給城市帶來什么?李忠說:“我希望這個口號能給武漢帶來速度感。我希望人們看到這個口號的時候,會受到啟發去思考:每一天都不一樣,我們該如何面對新的一天?城市在變,我們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變革當中,我們會有哪些機遇,如何抓住這些機遇?”
文本來源:鏈接
相關閱讀:武漢城市形象LOGO及口號投票
上一篇: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LOGO
下一篇:彩妝品牌瑪麗黛佳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