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屬維而京群島去年公布了其所屬領地(旅游區)的新標記(如上圖)。本年又以此為契機展開了一系列品牌推廣活動。回顧一下近年來國內比力大型的標記新聞,除了企業的標記應用,很多都跟城市的形象標記聯系在一起。比如舉辦了奧運會的北京,比如即將舉辦世博會的上海,也比如即將舉辦亞運會的廣州。在這些重大活動的標記設計中,或多或少地表現了本地的城市風格和印跡。也正是在這一系列活動的帶動下,不少國內城市也紛紛下重金打造本地的城市形象標記(旅游標記)。
?
前幾天在看完我們本身的作業后,就在互聯網上找現有的一些“濕地”的品牌設計。從濕地公園的標記設計到城市旅游標記的設計再到城市形象標記的設計,最后找到了國家的旅游品牌的設計。發現一旦開了個頭就結束不了,把收集到的各個資料做了一些歸檔,也順便學習學習,提高提高。這篇《24誠志》先把看到的覺得有意思的大陸城市的標記拿上來和大家分享討論一下。 并非作為一個浙江人自賣自夸,作為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整個城市的視覺傳達和城市品牌建設上的確很“時尚”。反過來再看看剛剛舉辦了奧運會的北京,至今對這個城市的旅游宣傳標語和定位相當陌生。感覺浪費了奧運會這個絕佳的機會來重塑提升這個城市的品牌建設,至少是在視覺視覺這一塊上,北京的操作感覺就是“奧運就是奧運”,在視覺傳達上幾乎沒有啥遺留資產。不信?那問一句北京對的城市的定位是什么?不知道,也找不到什么統一的官方的品牌規劃。 非常巧合的是,比來上海發布了2010年世博旅游標記,也非常慷慨地在官網上提供了一份VI手冊。上海的城市定位有一句話“上善如水 海納百川”。在世博的品牌視覺標記的設計上一直都圍繞著“海”這個元素,這次的旅游標記的發布也不例外。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旅游標記又僅僅是針對2010世博會的,為什么,為什么又跟北京一樣再次把城市品牌、城市旅游品牌和世博運營再一次割裂呢?隨著2010年世博的結束,這份旅游標記和品牌建設又將作古,浪費人力物力不說,又一次徒然浪費世博對城市品牌建設在視覺傳達上的整合統一的作用。 再回到杭州,杭州政府去年向全球征集城標,據說收到的提案超過了北京奧運會的標記稿征集數量。并且表現出來的標記設計很多非常標致。前11強作品征集市民投票也的確大大調動了市民對城市建設的熱情。但是稿件入選3強之后,又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韓美林先生又出來了,對3強作品指指點點,在他的修改下杭州的城標得以問世。所以,這次杭州的城標又成了“韓美林”和“東道設計”的聯合作品。 (最終發布作品) (11強作品個人心水三強) 對于最終由韓美林先生修改誕生的杭州城標,在發布之后就有很多討論。作為一個還沒出師的學生,自然也沒啥資格評頭論足一道,只能說:太松散了,并且不美。再收集城標的過程中,也看到了浙江美術館的標記征集。可官方再一次拋棄了眾多雅致又契合標記作用的,再一次選定了韓美林先生的“抽象書法”作為館標征集的第一名。耐人尋味的是,東道又一次成為了VI實施的簽約設計方。(評選結果請點擊)難怪有人說,但凡中國官方的標記設計都被幾家半官方設計所給壟斷了。只是韓老先生的“隸書”和“毛筆”等造型方法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現,不免讓人審美疲勞。難道中國值得引申的傳統元素就這點? (杭州西博會的標記和吉祥物) (杭州政府網站的標記和杭州旅游標記) 杭州的各式標記還有很多,形態各異、訴求不同,林林總總的大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當然,這壓根就不算是褒揚,只是想問一句新評選出來的城標既不消再政府網站、也不消再旅游標記上,難道是公務員系統專用? 一個品牌換標是一件非常慎重嚴肅的事情,設計契合品牌和時代特色,又能執行到位,能提升品牌價值;而操作不妥,毀掉品牌的也實在不少。可在中國更像是把CIS或者是VI當作一項企業的活動在搞。隔一段時間出個標,弄了征集大賽。上個頭條,影響一下大眾,就再也沒有下文了。這一點最好的例證恐怕就是“國美”了。就比如談愛情,一個禮拜換一個,哪里能談得上愛情呢?頂多就是玩玩,玩膩了就換一個。 這一個“印象西湖”的標記沒有“三潭印月”、“沒有斷橋”,卻同樣傳達了一彎湖水,并且在一堆堆砌了眾多內涵的標記中顯得非常現代另類。這個標記是張藝謀審定的。“印象西湖的標記單純地討論城標應表現錢塘江時代,還是西湖時代,這是個無解的話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應該跳出這樣狹窄的誤區。”說的真好。并且這不僅可以說給這個標記聽,也可以說給很多頭腦發熱拍板定方案的各位領導聽。 (濟南和南京的最終確定標記) (濟南的征集稿) 杭州搞了一次城標征集之后,全國各地都蠢蠢欲動或者傻傻已經行動了。在翻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杭州旅游標記的設計頒發論文里阿誰設計者的名頭分明寫著“C1S”,確定不是“CIS”。并且眾多網站和宣傳資料上出現的杭州新城標有第一版的、也有第二版的,倒是少見最終確定版的。多像是一場華麗麗的有很昂貴的傳銷。 看來,放衛星、大煉鋼鐵的時代又開始了。杭州整個城市的視覺傳達和城市品牌建設上的確很“時尚”。反過來再看看剛剛舉辦了奧運會的北京,至今對這個城市的旅游宣傳標語和定位相當陌生。感覺浪費了奧運會這個絕佳的機會來重塑提升這個城市的品牌建設,至少是在旅游品牌這一塊上,北京的操作感覺就是“奧運就是奧運”,在視覺傳達上幾乎沒有啥遺留資產。不信?那問一句北京對的城市的定位是什么?不知道,也找不到什么統一的官方的品牌規劃。
上海在本年也發布了2010年世博旅游標記,還非常慷慨地在官網上提供了一份VI手冊。上海的城市定位有一句話“上善如水 海納百川”。在世博的品牌視覺標記的設計上一直都圍繞著“海”這個元素,這次的旅游標記的發布也不例外。但是奇怪的是,上海的旅游標記又僅僅是針對2010世博會的,為什么,為什么又跟北京一樣再次把城市品牌、城市旅游品牌和世博運營再一次割裂呢?隨著2010年世博的結束,這份旅游標記和品牌建設又將作古,浪費人力物力不說,又一次徒然浪費世博對城市品牌建設在視覺傳達上的整合統一的作用。
再回到杭州,杭州政府去年向全球征集城標,據說收到的提案超過了北京奧運會的標記稿征集數量。并且表現出來的標記設計很多非常標致。前11強作品征集市民投票也的確大大調動了市民對城市建設的熱情。但是稿件入選3強之后,又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韓美林先生又出來了,對3強作品指指點點,在他的修改下杭州的城標得以問世。所以,這次杭州的城標又成了“韓美林”和“東道設計”的聯合作品。
(11強作品中個人比力喜歡的三例)
對于最終由韓美林先生修改誕生的杭州城標,在發布之后就有很多討論。作為一個還沒出師的學生,自然也沒啥資格評頭論足一道,只能說:有點散。在收集城標的過程中,也看到了浙江美術館的標記征集。可官方再一次拋棄了眾多雅致又契合實際作用的設計,再一次選定了韓美林先生的“抽象書法”作為館標征集的第一名。耐人尋味的是,東道又一次成為了VI實施的簽約設計方。難怪有人說,但凡中國官方的標記設計都被幾家半官方設計所給壟斷了。只是韓老先生的“隸書”和“毛筆”等造型方法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現,不免讓人審美疲勞。難道中國值得引申的傳統元素就這點?
(杭州西博會的標記和吉祥物)
(杭州政府網站的標記和杭州旅游標記)
杭州的各式標記還有很多,形態各異、訴求不同,林林總總的大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當然,這壓根就不算是褒揚,只是想問一句新評選出來的城標既不消再政府網站、也不消再旅游標記上,難道是公務員系統專用?
一個品牌換標是一件非常慎重嚴肅的事情,設計契合品牌和時代特色,又能執行到位,能提升品牌價值;而操作不妥,毀掉品牌的也實在不少。可在中國更像是把CIS或者是VI當作一項企業的活動在搞。隔一段時間出個標,弄了征集大賽。上個頭條,影響一下大眾,就再也沒有下文了。這一點最好的例證恐怕就是“國美”了。就比如談愛情,一個禮拜換一個,哪里能談得上愛情呢?頂多就是玩玩,玩膩了就換一個。
這一個“印象西湖”的標記沒有“三潭印月”、“沒有斷橋”,卻同樣傳達了一彎湖水,并且在一堆堆砌了眾多內涵的標記中顯得非常現代另類。這個標記是張藝謀審定的。“印象西湖的標記單純地討論城標應表現錢塘江時代,還是西湖時代,這是個無解的話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應該跳出這樣狹窄的誤區。”
(濟南和南京的最終確定標記)
(濟南的征集稿)
杭州搞了一次城標征集之后,全國各地都蠢蠢欲動或者傻傻已經行動。在翻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杭州旅游標記的設計頒發論文里阿誰設計者的名頭分明寫著“C1S”,確定不是“CIS”。并且眾多網站和宣傳資料上出現的杭州新城標有第一版的、也有第二版的,倒是少見最終確定版的。多像是一場華麗而又份外昂貴的傳銷。形容其為當下形象工程的2.0版一點兒也不外分。
上一篇:新浪網啟用新品牌標識
下一篇:Shell(殼牌石油)標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