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的Logo設計人廖哲夫,暢談Logo的設計理念,以及對大展主題「比武」的想法。
什么樣的圖像,才能讓對美感要求極高的設計師們滿意,不僅在第一眼給予不雅眾視覺震撼,又具備豐富的想像空間,在眾多甄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的Logo?
飄逸的青竹葉,和象征靈感的紅羽毛前后交疊,在畫面正中架構出一個大大的「X」符號,一下就讓所有目光聚焦起來。簡潔的設計、鮮明的色彩,直截了當傳達出設計大展的主題「比武」。這是現任楓格形象藝術總監、中華平面設計協會顧問,并獲美術設計協會頒布「終身設計成就獎」的平面設計大師,廖哲夫的創作。
羽毛筆和竹葉的華麗交會
談起創作理念,廖哲夫笑說,他原本想用兩個圓交會的意象表示「比武」,一個圓用毛筆的筆觸,一個則用水彩筆,展現東西文化交融的感覺;甚至圓圈的形狀,還和臺灣常出沒的「臺風」類似,可以呈現地方特色。但后來覺得意象不敷突出,聯想太過迂回,因此作罷。
于是廖哲夫重新由大展的英文名稱「World Design Expo」出發,思索什么意象能將文字和圖案妥貼結合,最后選定拿「X」這個字母作變化:大大的叉號,讓人一看就體會到「比武」的氣氛,更有無限、未知的含意,和設計的未來感很搭。
不僅在視覺符號上搶眼,圖像中的元素個別拆解,也充滿比武的對比和沖突性:廖哲夫表示,竹葉可視為東方文化的象征,羽毛筆則是西方傳統用以書寫、繪畫的工具,雙方交會代表東西文化的刺激;翠綠的竹葉和桃紅的羽毛筆,一剛一柔的配色,同時展現新、舊世代的設計人彼此交手,激蕩火花。
國際平面設計大展策展人李明道認為,這個視覺標記筆劃簡潔,明確傳達出「比武」的主旨,是很成功的設計;尤其時程只有短短兩、三個月,看似簡單的設計,其實難度很高。關于標記象征意涵的部份,國際工藝設計大展策展人李尉郎則指出,民眾第一眼看到這個設計,可能不容易察覺到竹葉和羽毛筆,背后所代表東、西文化,以及自然、人文間的對照關系,有些可惜。
設計 不只是比武
那么,在完成以大展主題「比武」為依據的設計后,廖哲夫如何看待設計與比武的關系?他表示,設計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產品、圖像的設計,往往是為滿足生活中的各種需求而存在,這個過程持續而漫長。 「比武」則比力像設計的一個「階段」,是互動激蕩出的一瞬花火,比武之后才會得到某種創作的成果。因此,設計包含的范圍更為廣闊。
不外,大展的主題「比武」,確實點出了設計為其他領域辦事的特質。這也是廖哲夫最終選擇以一個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大展視覺標記的原因──因為不收費的設計大展,多數的參不雅者會是一般民眾,只有能快速打動人心的意象,才能引發最多共鳴。李尉郎也同意,這個設計的視覺效果相當成功,鮮明的紅、綠對比,能迅速吸引民眾的注意力。
世界設計大展標記,呼應展覽主題「比武」,努力以最精簡的方式,在設計人和一般民眾的不雅感間,取得平衡。
Via: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PublicContent.aspx?ID=15952
上一篇:斯柯達將在2011年換新車標
下一篇:委內瑞拉新旅游標志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