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品牌廣告語是:“make you different”,那么這個標語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H&M的品牌故事,從宣傳標語中了解H&M的品牌精神和含義。
H&M品牌故事及介紹
H&M是Erling Persson于1947年在瑞典創立的服飾品牌。如今,H&M在全世界1500 多個專賣店銷售服裝、配飾與化妝品,H&M橫掃歐洲街頭,得力于公司兼顧流行、品質及價格的三合一哲學,以及積極擴張的政策。
位于瑞典市Stora Gatan大街的老H&M店是世界上第一家H&M專賣店。H&M品牌名是由“Hennes” (瑞典語中“她”的意思) 女裝與“Mauritz”男裝品牌合并,各取第一個字母而成“H&M”。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公布,H&M排第79名。
發展歷程平價是H&M一貫選擇的路。公司成立于1947年,創辦人是現任董事長皮爾森(Stefan Persson)的父親。當時H&M主打平價特色,由于瑞典的零售業和歐洲大多數國家一樣,一向都被昂貴的百貨公司主導,因此H&M在市場上一下子便開出大紅盤。
皮爾森在1972年加入公司后,他希望公司在唯一標榜的低價位之外,能再加入流行及品質的特色。雖然有許多人認為,這些特色無法同時存在于一個品牌,但是皮爾森卻相信公司能夠做到。之后H&M標榜的“以最好的價格,提供流行與品質”,確實為公司的成功再打一劑強心針。
H&M把這種三合一的成功方程式,大量復制到其它的市場。H&M雖然來自瑞典,但是現在最大的市場卻是在德國。根據《福布斯》(Forbes)雜志的報導,1982年,當皮爾森從父親手中接下公司時,H&M當時還只有一百多家分店,而且大部分都在瑞典。如今公司的野心已經從歐洲燃燒到美洲,在十四個國家共擁有八百多家分店,去年營業額中有88%來自國外市場。2003年公司新開的分店數則預計將達九十家。公司過去6年的擴張率約75%,現在的目標是,每兩年進入一個新國家。
4月12日,瑞典時裝零售巨頭H&M品牌專賣店正式在上海淮海路開業,據H&M宣稱,其單店營業額單日最高已經達到200萬元,相當于200個中國服裝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
品牌文化H&M店中的產品多元,提供男女消費者以及兒童流行的基本服飾,同時販賣化妝品。店中服飾的平均售價只有18美元。公司認為,平價才能讓消費者負擔得起每一年、甚至每一季都去店中購買新推出的產品。這種策略最能吸引15到30歲講求曾經擁有而不是天長地久、希望隨時都能追上流行的女性消費者。
為了降低成本,以維持平價策略,H&M沒有自己的成衣廠,制造完全外包給九百家工廠。為了拿到最好的價格,公司精挑細選外包對象,這些工廠分散于全球21個工資最低的國家中。由于成本控制得當,公司的產品售價雖低,毛利仍然能夠維持在53%左右。
除了價格牌,H&M還打流行牌。公司把流行視為容易腐壞的食品,必須時時保持它的新鮮,因此公司力求將存貨降到最低,而且讓新貨源源不絕。所以新點子必須迅速被轉化為服飾,讓消費者能夠快速買下上架的衣服,上街展示還屬新鮮的時髦服飾。
為了達到這種效率,公司的所有服飾都由公司內的八十名設計師設計。公司與供應商間密切合作,嚴格控制整個過程,同時扮演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的角色,盡可能減少產品經手的人數,讓過程更簡潔。H&M把衣服從設計到上架的時間壓縮,最短只需三個星期,速度在業界數一數二。公司因此有能力在任何時候,推出符合流行尖端的產品。
此外,公司每天都以國家及店面為單位,分別分析每件衣服的銷售成績,掌握哪些產品熱賣,需要立刻增加生產,也讓貨品供應更順暢。公司標榜店面每天都會進貨,以補足消費者目前最需要的產品。2003年春天,當H&M在紐約的旗艦店開幕時,因為人潮過于擁擠,公司甚至可以配合需求,在每個小時進貨。
美國《商業周刊》日前評論,H&M“重新定義了平價流行”,印證了公司認為價格、流行、品質能夠同時存在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關于H&M的品牌故事以及品牌宣傳語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品牌宣傳語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優秀的品牌和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品牌宣傳語。
下一篇:小西牛品牌宣傳標語:青藏高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