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品牌宣傳標語是:“我們讓你感到因美而自在”,那么這個標語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Esprit的品牌故事,從宣傳標語中了解Esprit的品牌精神和含義。
60年代后期,Esprit在美國加洲創立時,正是甲殼蟲樂隊的愛與理想之歌和伍德斯托音樂節之風氣流行的時代,而Esprit則堅守自己對生活時尚這個概念的了解。在那個年代最純潔的理想是世界和平和自我表現,迄今,它仍是這家公司的主要宗旨,一直由創始人Doug和Susie Tompkins堅持下來的。Esprit設計出經受得住考驗的產品,并創造售賣空間給這些產品,鼓勵顧客發展自己的風格,而不是為消費而消費。但是他們怎樣在顧客天天不同的欲望及不安的情緒下,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
Machael Ying是Esprit遠東發展的主導人,他認為一切都以不影響顧客的價值觀為前題,這樣既可滿足顧客的愿望,又能將公司的信念帶到亞洲去。這樣的路,看來很容易的走,其實不然,Esprit只有全心全意拿出勇氣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及遠見去擁抱這信念才行。所以,當其他公司的促銷還僅僅流于形式時,Esprit卻強調時裝界必須對社會及生活時尚都要負責。Esprit踴躍參與地球日的宣傳活動。地球日每年都舉行一次,目的是引起公眾對環境生態的關注。Esprit便把印有“綠色環保”口號的T-Shirt給他們的職員穿著;在店內張貼環保海報,又鼓勵顧客在市區種植樹木及進行清掃活動。繼環保日后,Esprit再跨進一步,他們把“大自然”引入店內。春天它在亞洲的各分店中都洋溢著花園的氣息,店內放置著很多人工植物、盆栽、水桶以及擱在零售架旁的手推車等。夏季,則是從健康的生活方式著手,他們在海報中用了一句老話:“每天一蘋果,大夫遠離我”。職員開懷大嚼水果,仿佛在說:Esprit多注意健康。
過季減價的日子里,Esprit將所有舊的陳列道具都掃上一層白油,或者蓋上凈色的棉布,此舉給顧客以Esprit是沙漠中的綠洲的感覺,使它在亂哄哄的場面里既做了生意又似乎獨享安逸,這也是一種循環藝術的敬意和理解。Esprit的室內陳列當然以宣傳為主,但它們注意宣傳人的價值。在它們的印刷廣告中出現了一系列攝影師的形象,意欲告訴讀者,這些都是真人真事。早期他們的廣告是以大膽的平面設計來刺激顧客,后來Esprit很快就改變了廣告方向,轉為提醒顧客在穿著時也不忘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Esprit問:“你會做些什么來改變世界?”一個手持拐杖的女孩子這樣說:“我希望人家去評定我之所能而不是我的不能。”在這項運動中,Esprit除了上述口號,還用了“所有國家應該歸還不屬于他們的東西”及“在每個人決定要孩子之前,先上一項為人父母的課程為好”這樣能征服人心的詞句。
強調個人的選擇和言論自由自然是Esprit的精神之一,Esprit相信可以集中群眾的力量去關心及幫助解決世界的憂慮。
品牌發展歷程60—70年代
1964年,服裝設計師Susie Russell邂逅運動員Doug Tompkins,兩人隨后墜入情網并開始設計及銷售ESPRIT時裝。
1968年,Susie在舊金山開設一家制衣公司,ESPRIT業務迅速增長。1972年,ESPRIT的創始人Susie及Douglas Tompkins來到香港,希望借助亞洲相對低廉的采購成本繼續推進ESPRIT的成衣業務。經陳世英的引介,邢李源-ESPRIT遠東集團之創辦人,經營的成衣廠成為ESPRIT采購來源之一。其時邢李源主要為ESPRIT美國業務提供原材料,隨后Susie及Doug成為邢李源公司的股東。
1971年,公司更名為ESPRIT de Corp,當時有7個產品系列,每一產品均有自己的獨立名稱,并沒有采用ESPRIT統一標識。
70年代末,營業收入達到1.2億美元,Doug和Susie購回其它合伙人在ESPRIT的股份,之后兩人成立了一家合伙制公司在香港從事ESPRIT產品的生產、分銷及零售。初期由邢李源負責經營。1974年,邢李源、Susie和Douglas在香港成立“遠東有限公司”(ESPRIT Far East Limited,簡稱EFE),主營"PRIT de Corp”的采購代理業務。此后,通過他所掌握的1/3股權份額,邢李源開始以香港為基礎,將ESPRIT時裝批發的業務逐步推向全球。
與此同時,Friedrich在德國建立了ESPRIT的分銷網絡,并成功地將其擴展到整個歐洲。在此基礎上,在德國設立了生產線-受益于70年代后期美國產品及形象在歐洲的流行。1979年,正式啟用新ESPRIT標識,以E字母中三條平行橫線為主干,創立ESPRIT字型標志。標志建立以來,一向被視為全球最獨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商標之一,進而使ESPRIT成為國際時裝界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80年代
80年代初期,開始向歐、亞擴展,相繼進入加拿大、新西蘭、瑞士、智利、菲律賓等國家。在此期間通過創新設計的郵購指南使得ESPRIT在美國獲得巨大成功-與傳統郵購指南的擁塞及排斥性相反,ESPRIT的郵購指南強調“形象”而非時尚,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1981年,引入兒童服裝,并以單獨的郵購指南方式進行推廣。率先引入店中店概念,以其富于創意的陳設、搭配及購物手段而獲得顧客的高度認可,在數年之內就開設了150家,緊接著在德國也獲得巨大成功。
1983年7月,邢在香港銅鑼灣開設全球首間門市,涉水零售業務。
1985年,開始于新加坡拓展零售業務。
1986年,于德國杜塞爾多夫設立esprit歐洲服裝設計室,同時于當地開設首間esprit零售門市。
1987年,分別于丹麥、荷蘭、比利時及臺灣地區設當地首間esprit零售門市。
1988年成立ESPRIT國際,以對ESPRIT品牌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推廣。之后不同的產品被歸入兩大類:SPRIT及ESPRIT運動服飾。在設計風格上變得更為簡潔、力度感更強,從而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顧客。
1989年,于日本印制,[esprit全面設計守則],為esprit旗下駐世界各地的設計以及美術部與推廣部人員,提供統一的設計理念。于英國及瑞士開設首間esprit零售門店。
從80年代中期開始,ESPRIT在世界各地大規模開設零售店,店面設計各不相同,往往因地制宜而富有創新精神,其設計理念是簡單、前衛,重色彩而輕形式。
ESPRIT于1984年停止郵購服務,而開始真人廣告。首先是由ESPRIT自己的職工充當廣告欄或產品目錄中的模特兒,然后是顧客。圖片下配以幾句模特兒自己的心得-又一市場營銷的巨大成功。
1987年另一吸引眼球的舉動是在ESPRIT的新產品目錄中有一封其創始人Doug和Susie的關于艾滋病的公開信-公眾反應毀譽參半,但獲得ESPRIT目標客戶群的基本認同。
由于ESPRIT在設計理念和方式上的不斷創新,以至于在1989年一家日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ESPRIT-整套的設計原理”的專著,并且變成了一部在藝術設計及市場營銷方面的經典性參考書。
90年代
1990年代,重新制訂以目標為本的推廣策略,同時繼續致力于建立esprit產品的環保及自然形象。
1990年ESPRIT在當時一家頗有影響的雜志“Utne Reader”,以廣告的形式登出文章呼吁大眾關注“過渡消費”的問題,文章名為“買你所需(Buy only you need)”。此舉大受環保主義者喝彩,甚至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再一次提升了ESPRIT的公眾知名度。
1989-1991年ESPRIT進入法國、英國及挪威。
1990年,Doug和Susie開始各行其路。ESPRIT全球業務由Doug、Susie、邢李源與Friedrich四人共同擁有,但其經營管理基本上由邢李源與Friedrich打理。而后Doug移居智利,專注于生態和環境保護。
秉承其一貫的前衛風格,ESPRIT于90年代初期成立一個專門設計與研究部門,制作“有機”衣物-由無化肥催生的棉花,經無工業廢物的紡織加工而成。進而推出基于天然原材料及低污染工藝過程。在商業界獲得廣泛關注。但始終未能獲得足夠的經濟回報,最后被迫于1995年徹底放棄。
ESPRIT于1992年以“你希望做些什么來改變這個世界”為主題展開新一輪的推廣活動,并從2萬余份顧客的回應中選出部分以廣告形式登出。一個手持拐杖的女孩子回答:“我希望人家去評定我之所能而不是我的不能。”除了上述口號,還有另外的口號也被廣泛使用:“所有國家都應該歸還本不屬于他們的東西”及“在每個人決定要孩子之前,應該先上一堂為人父母的課程”。該廣告以強烈的黑白對比及幾乎不見ESPRIT產品的形式登出,讓人耳目一新,并引發了更廣泛的公眾參與,該活動在歐洲整整持續了兩年。
1993年,EFE旗下“思捷亞洲”(ESPRIT Asia Holding Limited)在香港恒生指主板的上市便是首例,此后,思捷業務拓展到日本及馬來西亞,以邢李源為首的董事會決定繼續將思捷推進到運轉良好的澳洲市場。于是,在1995年的時候先后以6946萬港元和1.14億港元收購“ESPRIT澳洲”。
1994年,設于日本的首間esprit零售門市開業。
進入1990年代中期,ESPRIT將其設計理念推廣至新的產品系列-眼鏡、手表、浴室及床上用品、襪子及吊帶。此舉正好與亞太地區蓬勃的經濟發展步伐相呼應,零售網絡進一步在香港、韓國、臺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及日本擴張。到1996年,ESPRIT零售網絡覆蓋了44個國家。同年在美國進行的一場權威性的市場調查顯示,ESPRIT在世界的前100名消費品牌中名列第28位,但在此之后由于Doug和Susie的分手及淡出經營管理,ESPRIT美國業務逐漸萎縮。
1997年,ESPRIT亞洲收購了ESPRIT歐洲業務的全部、63%的ESPRIT國際股權、全部的ESPRIT采購業務及5%的ESPRIT美國業務。由此,公司規模翻番,并且更名為ESPRIT控股。
1998年,當亞洲業務因為金融危機而處于低潮時,歐洲與澳大利亞業務獲得顯著增長。同年ESPRIT收購Red Earth,并在倫敦股票交易所進行第二掛牌。
1998年,ESPRIT ASIA HOLDINGS與華潤創業在中國組成華潤思捷實業有限公司,積極拓展ESPRIT在中國的業務。
1999年,集團進一步拓展ESPRIT品牌,成功開設SALON ESPRIT,并于香港開設首家陳列全線ESPRIT品牌產品的巨型旗艦店。
21世紀
2000年,ESPRIT由于在制衣及時裝行業中的杰出表現,在德國榮獲Forum-Preis獎項。
2000年,開始引入運動服裝,嬰兒服裝及玩具等產品。同年公司成為Morgan Stanley香港指數成分股。
2001年,在德國的市場調查顯示,ESPRIT在女性服裝中認知度高居榜首。
2002年,邢李源向ESPRIT de Corp收購ESPRIT在美國的商標權及其剩余的37%ESPRIT國際股權,從而完全擁有了ESPRIT品牌。
截止到2002年,思捷在全球已擁有約500間直營店和超過2100家的特許經營店:經營種類擴展到女裝、男裝、童裝、鞋具、化妝品(redearth品牌)、眼鏡、服裝配飾及家居用品等一系列流行產品。
“思捷”主業為零售及批發ESPRIT品牌時裝及Red Earth美容護膚護發品,業務遍及歐、亞及北美。目前歐洲是“思捷”的主要市場,其產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和英國等地皆有不俗的表現。此外,“思捷”的中國內地合營企業由華潤集團與思捷環球合營,華潤控股的華潤思捷在上海、北京和大連直接經營約90間零售店,在全國86個城市擁有過百個特許經營商,管理約360間特許經營店。
思捷通過一系列營銷策劃和市場運作,確立了“ESPRIT”的品牌形象。
以上就是關于Esprit品牌LOGO的品牌故事以及品牌宣傳語的定位,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好的品牌宣傳語對品牌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優秀的品牌和企業都會樹立自己的品牌宣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