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85后”“90后”來說,耐克、阿迪達斯等國外品牌毫無疑問是童年記憶中的“潮牌”。買一雙新款耐克、阿迪,可以跟小伙伴顯擺一整天。而今日青少年的“顯擺”選擇卻要豐富得多,其中本土品牌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
“國潮”興起的主因之一,是產品質量上的拉平。在筆者小時候,中外品牌的差別,基本可以代表產品質量的差距。國外品牌的產品質量確實比本土品牌高一檔。但造衣服、鞋子不比造發動機、芯片,技術門檻沒那么高。中國成為世界服飾制造基地多年,相關的制造能力、產業配套也漸漸掌握、完善。對本土品牌來說,“造一雙好鞋”可能已不是什么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何“造一雙吸引人的好鞋”。這就從制造環節,上升到了設計與營銷的環節。
款式更新換代加快、主題設計更迎合本土消費者審美,這些都是“國潮”興起的另一大原因。洋品牌雖然資本雄厚、渠道眾多,但畢竟決策層同市場距離較遠。對于中國市場發生的微小需求波動,本土品牌往往能迅速捕捉,用最短周期推出相應產品,而洋品牌往往反應相對較慢。同時,洋品牌因為“家大業大”,其產品更多考慮國際市場因素,本土品牌則可以專注于中國市場的審美偏好,讓自己的產品設計更貼近中國消費者、更有中國味兒。
一切潮流的變化,背后都是人的變化。“后浪”們全新的精神特質和消費心理,也是“國潮”興起的誘因。作為潮流消費的主力軍,中國“90后”“00后”們成長在經濟高速發展、國家日益富強的年代。耐克、阿迪對他們來說已變得稀松平常;他們對于個性的標榜、對新事物的嘗試愿望,也遠比上一代更強烈。因此,一旦本土品牌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突破國外品牌審美的窠臼,就能迅速收獲“后浪”們的追捧。
“誰說國貨不行?”對于越來越具有文化自信的“后浪”們來說,中外品牌差距懸殊的“歷史包袱”在他們眼里并不存在。品牌無論中外,都得用質量和設計說話。苦苦追趕多年的中國品牌們,“站在同一起跑線”,本身就是空前的機遇,一定要抓住用好,切莫辜負這一浪又一浪奮力掀起的消費大潮。